• 人生就是博·(中国大陆) - 官方网站

    不可忽视的血液成分—血清离子

    2020-05-06 19:10:00


    不可忽视的血液成分—血清离子
    血清钠:

     

     

    血清钠是指血清中钠离子浓度。钠离子是细胞外液(如血液)中最多的阳离子,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、调节酸碱平衡、维持正常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,并参与维持神经-肌肉的正常应激性。细胞外液钠浓度的改变可由水、钠任一含量的变化而引起,所以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。水与钠的正常代谢及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血清钠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,犹其有助于脱水的治疗。

     

    血清钠的测定:

    正常人体中钠约为40~44mmol/kg,其在细胞外液中占总钠量的44%,细胞内液中占9%,骨髓中占47%。体内钠有交换性钠和非交换性钠,交换性的占75%,非交换性钠占25%,后者沉着在骨骼中;细胞外液中钠离子对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的维持有重要作用,对肌肉的活动亦很重要。

    维持细胞内外钠的浓度差,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Na+-K+-ATP酶(即Na+-K+泵)的作用。机体内钠的平衡主要靠肾脏的调节,这是通过各种激素来实现的。

     

     
     

    临床意义:

     

    血清钠降低:

    1. 钠的丢失,如自胃肠道丢失(呕吐、腹泻、肠瘘管等) 。

    2. 高血糖,如糖尿病,因高糖浓度使血浆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增高,细胞内的水向细胞外移行,血浆稀释,钠被稀释而降低。

    3.高温并大汗,可丢失钠,但血清钠常呈正常范围,这与同时有失水、细胞外液浓缩有关。

    4. 高脂血症,由于血清中脂质多,钠浓度下降,血清水分被大量疏水分子所占据,实质上,总体钠并不减少。

    5 .急性严重感染,可出现低血钠,其原因可能气体液和电解质调节不全;慢性感染,如肺结核也可现低血钠,这可能因细胞代谢障碍,Na+进入细胞而发生轻度低血钠。

    6. 慢性肾功能不全,如尿毒症可出现低血钠,因血中尿素浓度增加,为了维持血浆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水从组织间移向血液,钠被稀释而降低;另一方面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肾脏保钠能力削弱,钠的内稳态机制变得脆弱。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常有血浆心钠素增加,可能与低钠发生有关,因心钠素有利钠作用。失盐性肾炎(或称肾性失盐综合征),是因肾小管病变,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醛固酮的反应降低,钠大量排泄,而致血清钠降低。

    7. 内分泌疾病,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,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,削弱了肾脏的保钠作用,水和钠从肾脏丢失。

    8 .肝硬化,常有低钠血症,可能与反复放腹水,或常用利尿剂有关,肝硬化患者常有血浆心钠素水平升高,可能是引起血清钠降低的另一因素。

    9. 脑部疾病,如脑炎、脑脓肿、脑脊髓膜炎、脑外伤、脑出血等也可出现血清钠水平降低,可能涉及到一系列的神经体液因素。

    10 .心血管疾病,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、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发生低血钠。

    血清钠增高:

    1. 体液容量减少,如脱水。

    2 .肾脏疾病,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性肾炎,带有钠、水潴留,但由于同时有水潴留,故临床检测血清钠可以无明显变化。

    3 .内分泌疾病,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高血钠;柯兴综合征可能有轻度血清钠升高,或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肾小管钠重吸收亢进,而致血清钠偏高。

    4. 脑损伤,可引起高钠血症,由于渗透压调节中枢障碍,成为外伤性尿崩症,尿不能被浓缩,液体丢失,血清钠增高,血浆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升高,而出现低渗尿。这种情况即使大量补水也难以使血清钠正常化。


    血清钾:

     

     

    人体内的钾主要来源于食物,食物中的钾90%以上短时间内在肠道被吸收,吸收入血液的钾在4h内即有90%从肾排出体外。钾离子大部分(98%)存在于细胞内,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,且浓度恒定。组织细胞中平均含K+150mmol/L,红细胞内含K+约105mmol/L,血清中含K+约4~5mmol/L。体内的钾离子经常不断地在细胞内与体液之间相互交换,以保持动态平衡。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,在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及酸碱平衡、参与糖及蛋白代谢、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

     

    血清钾的测定:

     

    钾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,细胞外液中含量很低,它除了与代谢有关外,细胞内、外钾的浓度梯度对神经传导、肌肉、心肌等活动有重要作用。维持细胞内、外钾的浓度梯度也是依靠Na+-K+泵。钾亦由肾脏调节,但肾脏对钾的调节主要在慢性钾平衡方面发挥效应,对急性钾负荷的耐受能力主要取决于肾脏和肾以外组织,主要是肝脏和肌肉,以及小肠。在急性钾负荷后,最初4~5小时,约一半的钾由肾脏排泄,其余一半中的80%的钾转入细胞内,以及由肠道分泌随肠液排出。肾脏对钾调节和肾外的钾平衡机制受某些激素的影响,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(醋酸去氧皮质酮和醛固酮)的影响,它们有排钾保纳作用;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和肌肉对K+的摄取。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临床意义:

     

    血清钾减低:

    ①摄取减少:长期禁食、厌食、少食。

    ②钾向细胞内移行:胰岛素治疗、碱中毒、周期性麻痹(低血钾型)等。

    ③尿中钾排泄增加:

    1.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多: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、17α-羟化酶缺乏症、库欣综合征、异位性ACTH肿瘤、Bartter综合征(低醛固酮症和低血钾性碱中毒的肾小球旁器增生综合征)、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(恶性高血压,肾血管性高血压)、肾小球旁器细胞瘤、大量口服甘草等。

    2.远端肾小管流量增加:利尿剂(排钾)、失钾性肾炎。

    3.肾小管性酸中毒。

    4.Fanconi综合征(范孔尼综合征)。

    ④钾从消化道丢失增加:呕吐、腹泻、结肠癌、绒毛腺癌、Zollinger-Ellison二氏综合征(卓-艾综合征胰原性溃疡),WDHA综合征(水样腹泻和低血钾症伴有胰岛细胞腺瘤综合征),服用泻药等。

    ⑤大量发汗。

    血清钾增高:

    1.补钾过多:口服(特别是肾功能不全尿量减少时)或静脉补钾过多。

    2.钾向细胞外移行:假性高血钾症、酸中毒、胰岛素缺乏、组织坏死、使用大剂量洋地黄、周期性麻痹(高血钾型)、使用琥珀酰胆碱等。

    3.尿钾排泄减少: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或细胞外液量减少等。

    4.组织缺氧: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、急性肺炎、中枢或末梢性呼吸障碍、休克及循环衰竭、全身麻醉时间过长。

    5.酸中毒。

    6.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,如注射大剂量青霉索钾或长期应用安体舒酮、氨苯喋岭等。


    血清钙:

     

   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。原子式为Ca,原子量为40.08。正常成人含钙25~30mol,其中99%以上存在于骨骼及牙齿,骨骼是体内最大的储钙库,细胞外液含钙只有27mmol左右,含量虽少但在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应激性,腺体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统的活性特别是在血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。细胞内液几乎不含钙。

     

    血清钙的测定:

    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。

    饮食中的钙主要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入血液,其吸收量的多少,依赖于钙在肠道内的溶解度。凡能降低肠道内PH值的因素,均能使钙盐在肠道内溶解度升高,有利于钙的吸收。反之,食物中含碱过多、胃酸缺乏等使肠道PH值降低,或含有较多难溶性钙盐,均不利于钙离子的吸收。另外,小肠吸收不良或脂肪消化不良时也影响钙在肠道的吸收,维生素D可促进钙在小肠内的吸收。


    钙离子的生理功能:

    ①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,血清钙升高则兴奋性减弱;

    ②维持心肌及其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,当血清钙增加时心肌及其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增强;

    ③参与肌肉的收缩功能及正常的传导神经冲动功能;

    ④激活脂酶及三磷酸腺苷。

    ⑤是参与凝血过程的必须物质。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临床意义:

     

    血清钙减低:

    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。

    ②维生素D缺乏症。

    ③婴儿手足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。

    ④钙或维生素D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,如长期低钙饮食、腹泻、阻塞性黄疸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或妊娠后期等。

    ⑤肾脏疾病,如慢性肾炎累及肾小管时影响钙的回吸收使血钙降低。

    ⑥代谢性碱中毒时游离钙减少,肾小管回吸收钙减少。

    ⑦低蛋白血症,如恶性肿瘤、严重肝病、黑热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等,均可使血清白蛋白减少而致血清钙降低,但扩散型钙可正常或只轻微降低,故临床上无低血钙的症状。


    血清钙增高:

    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,因甲状旁腺激素可使骨盐溶解,释放入血,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。

    ②骨肿瘤,如多发性骨髓瘤或骨转移癌等。

    ③急性骨萎缩,如骨折后及机体麻痹等。

    ④大量应用维生素D治疗。

    ⑤血液内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的疾病,如肺气肿、慢性肺功能衰竭等。


    血清氯:

     

    氯的主要生理功能与钠相同,维持体内的电解质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平衡。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临床意义

     

    血清氯减低:

    (1)体内氯化物丢失过多:

    ①严重的呕吐、腹泻、胃肠道引流。

    ②糖尿病酸中毒。

    ③慢性肾功能衰竭。

    ④失盐性肾炎。

    (2)摄人氯化物过少:

    ①出汗过多,未补充食盐。

    ②慢性肾炎,长期忌盐饮食后。

    ③心力衰竭,长期限盐并大量利尿后。

    血清氯增高:

    (1)体内氯化物排出减少:

    ①泌尿道阻塞、急性肾小球肾炎无尿者。

    ②肾血流量减少,如充血性心力衰竭。

    (2)摄人氯化物过多。

    (3)以换气过度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。

    (4)高钠血症脱水时。

     

    注意事项:

    氯随钾,钠的吸收,所以减少氯元素,可以先减少钾元素。医学上输液经常习惯见尿补钾,最好多饮水,有利于随尿排钾,或适量服用一些利尿药,但是注意药品的禁忌症,以免引起药物中毒,且要注意剂量。

    服务支持

   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,有问必答,用专业的态度,贴心的服务。

   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!

    合作流程

    为了提供更好的合作体验,我们提供专业的专线咨询和上门洽谈服务

    常见问题

    关于产品的使用、售后服务等各种常见问题

    售后保障

    从销售支持到后期维护,我们提供全方位360°的立体化服务,只为您的至臻追求

    友情链接: